那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市民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安全避免静电的骚扰呢?秀洲消防部门提醒市民,首先应仔细检查家里或者单位的电源是否真正接地,接地是否良好,电源接地可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当导体接地时,导体上的静电荷会直接被引入地下,减少静电带来的伤害。同时,市民还可以经常在屋内洒水或者使用加湿器增湿,促使静电电荷从绝缘体上自行消散。此外,合理调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并适当增加含维生素c、a、e和酸性食物的摄取,也可减轻静电带来的影响。
4.4 剥离起电
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根据危险场所的级别,合理选用电气设备类型,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这对防止火灾和爆炸具有重要意义,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据资料显示,每年因静电而造成的火灾甚至伤人事故频有发生。2010年5月,渭南师范学院校庆庆典现场,因放飞气球时产生的静电发生导致氢气球爆炸事故,致12人受伤;2011年,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因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造成储运罐起火爆炸……此外,在生产过程中,静电也会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在纺织行业,静电使纤维缠结、吸附灰尘;在印刷行业,静电使纸张不齐、难以分开而影响印刷速度和质量;在电子部门、航空、航海等领域,静电可对电子元件,仪器仪表产生干扰,造成设备失控而发生事故;在化工、煤矿等行业,会因静电火花引燃易燃爆气体和物质,导致严重的火灾和爆炸……
7.34 本质安全电路
电气设备可靠接地或接零 在可燃易爆危险场所,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以便电气设备发生碰壳接地短路时能迅速切除着火源。接地或接零的具体要求如下。
“静电作为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放电现象,轻微时表现为间歇性的火花放电,剧烈时则是弧光放电。静电放电时伴随有火光和声响,有引起火灾的危险。秋冬季节气候较干,空气湿度小,极其容易发生静电。当静电荷的积累形成高电位后,会产生放电火花,引燃引爆周围易燃易爆物质,造成灾害事故。”秀洲消防中队指导员解释道。
7.4 静电故障
⑥ 在爆炸危险场所,供电系统由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供电时,该供电系统应装设绝缘监视装置,当该供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发出接地信号,并迅速处理。
进入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不少市民在生活工作中频频遭遇静电,如头发静电、衣物静电、汽车静电等等,静电不仅会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甚是还会埋下安全隐患,稍有不慎,便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4.19 沉降电位差
2.排除电气着火源
病理生理效应。
② 凡突然停电有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有双电源供电,且双电源之间应装有自动切换联锁装置,当一路电源中断,可保持供电不中断。
7.16 直接静电接地
④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应装设自动检测装置,当危险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接近危险浓度时,发出信号或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危险。
带电体单位长度上所包含的电量。
⑦ 在火灾危险场所,可采用非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在生产过程中凡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但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500V 以下的线路可采用硬塑料管配线。当远离可燃物时,可采用绝缘导线在针式绝缘子上敷设。
在一定条件下,点燃某一物质所需的能量。
⑤ 必要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当漏电流达到动作电流时,该装置迅速切断电源。
7.28 增湿
③ 减小物料的冲击和分裂。实验证明,人字形管口和 45°斜管口造成的冲击和分裂比平管口小,产生的静电也少。
相互混合、接触的各种固体微粒、液体、气体,由于比重差异发生沉降,使在不同物质交界面上形成的偶电层发生正负电荷分离而产生静电的过程。
① 适当选配工艺设备和工具的材料,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如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作传动皮带;防止传动皮带打滑;以齿轮传动代替皮带传动以减小摩擦。
7.9 人体电容
① 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内的所有电气线路及有剧烈振动的设备接线,均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4.20 流动电流
④ 消除油罐或管道内的杂质,可以减少附加静电。
带电体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电量。
为改善环境条件,排除可燃易爆物,应采取下列措施。
6.1 静电导体
③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或火灾危险场所的正方或正下方。④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严禁跨越火灾或爆炸危险场所。当线路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接近时,其间水平距离一般不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
当附着在器壁等固体表面上的珠状液体逐渐增大,由于自重形成液滴,致在坠落脱离时而产生静电的过程。
保持电气设备与危险场所的安全距离 电气设备安装时,应选择合理位置,使电气设备与危险场所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其要求如下。
7.33 非引火火花
③ 危险场所旋转机械的接地。如皮带轮、滚筒、电机等旋转机械,除机座接地外,其转轴通过滑环电刷接地,且采用导电性润滑油。
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
充油设备装设储油和排油设施 为了防止充油设备发生火灾时火势的蔓延,对充油设备设置了储油和排油设施。(
4.12 碰撞起电
打扫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 在有可燃易爆物的场所,经常打扫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不仅是美化、净化环境的需要,而且是防火防爆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经常对泄漏可燃易爆物质的清扫、保持良好通风、清除爆炸混合物,把可燃易爆气体、蒸气、粉尘和纤维的浓度降到爆炸浓度以下,能达到有火不燃、有火不爆的效果。
3.5 静电感应
排除电气着火源就是消除或避免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电火花、电弧和高温。排除电气着火源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漏、消散的外界导出通道。
生产现场设置消防设备 在容易引起火灾场所或显赫处安装灭火机和消防工具。
7.29 静电点火源
电气用建筑采用耐火材料 如变电室、变压器室应满足耐火等级 ,隔墙应用防火绝缘材料制成,门应用不可燃材料制成,且门应向外开。
指为消除和防止静电灾害与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方法或防护措施。
② 室外变、配电装置与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易燃可燃液体储气罐、液化石油气罐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防火距离,必要时应加装防火隔墙。
描述静电场对位于场中的电荷具有作用力这一基本性质和方向的物理量。静电场中任一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作用力均同。电场强度的单位为牛[顿]/库[仑](N/C),或伏[特]/米(V/m)。
采取静电接地 所谓静电接地是通过接地装置将静电荷泄入大地,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在国际单位制下,在库仑定律的公式中引入的一个有量纲的常量,常用ε0。表示。ε0
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是能引燃引爆着火源的,故应防止和消除静电放电,其措施如下。
7.36 静电危险场所
控制静电的产生 摩擦和冲击会产生静电,因此,在生产中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可以限制静电的产生。
在流动的液体中,由随液体而流动的电荷所形成的电流。
采用抗静电添加剂 抗静电添加剂是指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化学药剂。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构成的盐类等。实验证明,在易起静电的材料中加入极微量的抗静电添加剂,可大大提高材料的静电泄放能力,消除产生静电的危险。
由于带电体的静电场作用而引起的静电放电、静电感应、介质极化以及静电力作用等诸物理现象的统称。
② 各类线路导线截面应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导线截面不小于 2.5mm2;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导线截面不小于 1.5mm2;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以下各场所导线截面不小于 4mm2;所有的照明线路和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的所有线路导线截面不小于 2.5mm2。③ 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中间无接头的橡皮软线供电。
3.23 绝对电容率
3.土建及消防防火防爆要求
3.10 电荷
1.排除可燃易燃物质
3.31 电中性体
①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应装设短路、过载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在不影响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尽量整定得小一些,以提高其动作的灵敏度。对于爆炸危险场所的单相线路,应安装双极开关,以便同时断开相线和零线。
7.20 静电泄漏电阻
⑤ 所有绝缘导线或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电网的额定电压,且不得低于 500V。
5.12 火花间隙
充油设备间采用防火隔墙 充油设备之间应保持防火距离,当间距不能满足时,其间应设能耐火的防火隔墙。
7.31 最小点火能
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对于防火防爆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防止设备过热过载运行,对设备应定期检修、试验,防止机械损伤和绝缘破坏造成设备短路。
7.3 静电危害
提高空气湿度 随着工作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绝缘体的表面将结成一层薄薄的水膜,使绝缘体的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的泄放,增湿的主要方法有:安装空调器、喷雾器或悬挂湿布等,从消除静电危害方面看,工作环境湿度在70% 以上为好,当相对湿度低于30% 时,可考虑增湿来消除静电积聚。
3.9 导体电容
② 限制流体流速和摩擦强度以限制静电荷的产生。如为了限制烃类燃油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静电,要求其流速与管径满足下式关系
粉体类物体由于粒子与粒子或粒子与固体之间发生碰撞,形成快速的接触分离而产生静电的过程。
② 加工、储存、运输各类易燃易爆液体、气体、粉体的设备的接地。如运输汽油的油罐汽车,在行车过程中,汽车底盘上会产生高压静电,因此,底盘应通过金属链条将油罐与地面连通,以泄放静电荷。
7.7 静电电击
式中 U———燃油流速,m /s;
3.34 带电区
D———管径,m。
4.13 滴下起电
① 为了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各类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尽量避开易燃物质。
指发生于带电量大的绝缘体与导体之间空气介质中的一种放电形式。该放电形式放电通道不集中,呈分枝状。
U2D≤0.64
带电区的静电荷通过带电体内部或表面而使之泄漏的途径。
⑥ 绝缘导线严禁明敷,均应穿钢管。当电缆明敷时,应采用铠装电缆。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及 1000V 及以下的电气线路,在有防止外界损伤的情况下允许采用非铠装电缆。
电荷的数量,其单位为库[仑]。
采取静电屏蔽接地 静电屏蔽接地就是用金属丝或金属网在绝缘体上缠绕若干圈后再行接地。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不能用导体直接与接地体相连接构成接地,而应采用106~ 108Ω 的高电阻接地。绝缘体采用静电屏蔽接地后,其上的静电可以得到限制,防止绝缘体静电放电。
3.27 有效电导率
合理应用保护装置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除将电气设备可靠接地 外,还应有比较完善的保护装置、监测和报警装置,以便从技术上完善防火防爆措施。其具体要求如下。
同义词:电位
排除电气线路产生着火源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电气线路必须满足下列规定。
3.20 极化电荷
① 静电感应导体的接地。当导体上的静电是由静电感应引起,如果只在导体的一端接地,则只能消除接地端的静电荷,而导体另一端的静电荷不能消除,为彻底消除导体上的感应静电,导体的两端应同时接地。如输油管道的两端均应接地。
溅泼液体时,微小的非湿润液滴落在物体表面并在其界面产生偶电层。由于液滴的惯性滚动而发生电荷分离,使液滴及物体分别带上不同符号电荷的过程。
① 在爆炸危险场所,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并与金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结构连接成整体,以防止在金属导体间产生不同电位而引起放电。② 在爆炸危险场所,应使用专门的接地线,不得利用金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构架、工作零线等作为专用的接地线。
3.6 库仑定律
4.防止和消除静电火花
4.30 电荷半值时间
防止可燃易爆物质的泄漏 可燃易爆物质的跑、冒、滴、漏是火灾和爆炸发生的根源。为此,对存有可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容器、管道、阀门应加强密封,杜绝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从而消除火灾和爆炸的事故隐患。
7.11 人体静电接地
按规范安装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 可燃易爆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安装应严格密封、连接可靠、防止局部放电(接线盒内裸露带电部分之间、裸露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之间应保持足够的电气间隙和漏电距离)、防止局部过热。
4.21 固定电荷层
③ 对有通风要求的爆炸危险场所,通风装置和其他设备间有联锁装置,当设备启动时,应先启动通风装置,后投入其他设备;停止工作时,应先切除工作设备,后断开通风设备。
带电体所形成的静
④ 所有工作零线应与相线具有同等绝缘强度,并处于同一护套或管子中。
同义词:介电常数
为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两种媒质界面或两种不同种类材料接触面间,在没有传导电流的情况下所呈现的电位差。
采用静电中和器 静电中和器 是借助静电中和器提供的电子和离子来中和物体上异号静电荷的设备。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感应式、高压式、离子流式和放射线式等类型的静电中和器。
5.10 沿面放电
④ 同一场所多个带静电金属物件的接地。同一场所两个及两个以上带静电的金属物件,除分别接地外,它们之间应作金属性等电位连接,以防止相互间存在电位差而放电。
7.2 静电安全工程技术
带电体上积聚静电的部位。
4.31 静电静置时间
静电荷在其周围空间所激发的电场。它不随时间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位于该场中的其他电荷施以作用力。
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藉以提高设备、材质的表面电导率,从而防止静电积聚的一种增泄措施。
涂覆在物体表面,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并能导除积聚其上电荷的一种涂料。
7.22 静电消除器
发生在不均匀的、场强很高的电场中的辉光放电。电晕放电时,在电极周围有微弱发光的电晕层。
可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可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
7.6 二次事故
指带电体上的电荷通过各种泄漏途径向大地泄漏的电流。
4.15 静电起电序列
3.18 电介质极化
带电体上的电荷(或电位)消散(或下降)至其初始值的1/e时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呈现的电流。
将彼此间没有良好导电通路的物体进行导电性连接,使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电位的措施。
电绝缘体的学名。系能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极化的一大类物质。
4.3 流动起电
3.2 静电场
也等于真空中电场的电位移D与电场强度E之比,即 。
6.15 防静电鞋
绝缘性液体带电后的电导率。
一种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因此能在其上积聚足够数量的静电荷而引起各种静电现象的材料。
7.35 爆炸极限
GB 12014 防静电服及其测试方法
由于物体的接触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原因,使物体正负电荷失去平衡或电荷分布不均,而在宏观上呈现带电的过程。
GB 12158 静电事故预防通则
为了避免外界静电场对带电体或非带电体的影响,或者为了避免带电体的静电场对外界的影响,把带电体或非带电体置于接地的封闭或近乎封闭的金属外壳或金属栅网内的措施。
在固体_液体类接触界面所形成的偶电层中,紧密吸附于固体表面、与固体表面约一个分子直径距离,且不随液体流动的极薄的电荷层。
5.21 静电噪声
4.9 喷雾起电
电导率的单位为西[门子]/米(S/m)。
同义词:逸出功
中性原子或分子由于外界作用使其分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的过程。
呈电中性状态的电介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其表面或内部出现正、负束缚电荷的现象。
6.10 导静电涂料
固体、粉体、液体和气体类物质从小截面喷嘴高速喷射时,由于微粒与喷嘴和空气发生迅速摩擦而使喷嘴和喷射物分别带电的过程。
为了使塑料材料(或制品)的电阻率能满足导除静电的要求,在生产工艺中采用某种措施(如掺入导电材料)而制成的塑料。
本标准适用于与本专业领域有关的各类标准的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专业手册、教材、书刊的编写和翻译。
6.7 导静电橡胶
3.11 电量
3.8 静电现象
为了防止人体及地面上的金属物体的静电带电,用某种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良好的垫子。
一个带电体中,
能产生为消除带电体上的电荷所必要的正负离子的设备或装置的统称。
组成实物的某些基本粒子(如质子和电子等)所具有的固有属性之一。电荷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两静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电荷的单位为库[仑]。
3.29 表面电阻率
5.17 击穿电场强度
本文由9090.com-9090com皇冠贵宾会『Welcome』发布于皮革资讯,转载请注明出处:可燃易爆物质的跑、冒、滴、漏是火灾和爆炸发
关键词: